|
|||
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英语反馈至关重要 学完能背是错误的标准 |
学英语反馈至关重要 学完能背是错误的标准 |
发布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4-8-14 阅读:983 次 |
文本来源:佛山英语角-爱德华国际英语
![]() 在学习任何东西的过程中,反馈至关重要。如果没有反馈的话,很难知道自己是否有进步,也很难知道自己下的功夫是否用对。为了学好任何东西,特别是技能,必须拿到反馈。跟着“不好”的反馈不断调整自己,就可以学得越来越精准。 一个人经过反馈看到自己的进步通常会感到高兴,会觉得自己的努力很值,是对得起自己的。同时,要是经过反馈发现自己很久没有什么进步,就很容易否认自己。如果不断收到负面反馈,总觉得不管自己多努力,好像一点进步都没有,很容易开始怀疑自己不行,走进一个彻底否认自己的气馁状态。 可以说,反馈的力量相当大,主要是因为在本质上反馈能够决定一个人学习任何事情的成功和失败。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吧,来自商务人士沟通技巧黄金学习班。要你先选择自己最热爱的话题,就是一个你能不懈并不断开心地向别人分享的一个话题,可以说你人生当中最热诚的事情。 接着要想像你跟一个人,或几个人在分享你这个话题,他们跟你在一起,但是有的在看看手表,有的在手机上看信息,有的身在但“神在游”等。你看到这个局面,能很热诚地把你的话题说出来吗? 刚才你做的是一个思维试验,但我多年在培训高级人物的过程中,用这个作为一个真实的试验,有一个人说话的时候,其他人故意用“不良倾听的行为”来对待。面对这种情况时,最热诚的人很难把自己表达得很好,会觉得自己最热诚的话,没法从口里说出来,甚至自己的大脑有点停止旋转,开始发呆。 为什么这样?其实,很简单。那些“不良的倾听行为”都是给讲者的反馈,而且那些反馈带出去的信号是 “没什么意思”,“没有价值”,“拿不到我的注意力”等。讲者收到这种反馈的时候,自然失去说话的热诚,甚至开始怀疑自己。从此完全可以看到反馈的巨大力量。 必须明白的道理是,反馈用得不对时,完全可以把一个人带领到失败的状态。合适的反馈反而会让一个人学得越来越好。既然如此,了解什么是准确和正面的反馈是特别重要的。 这个话题跟外语学习有什么关系呢?主要是,大多数人评估自己的进展时,选择不合适的反馈方法,结果是虽然自己有进步,但根据所用的反馈就是觉得自己没有进步,甚至有退步。最致命的两个例子是,用“能背”作为“会”的标准,和“能翻译作为会的第一个标准”。我们分别看这两个吧。 学完能背的错误标准 很多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有一个特别的行为,就是要把每天所遇到的单词当天晚上或第二天早上回顾一下,目的是要确定自己学会了哪些单词了。这样做绝对没有建设性,大部分人用这个方法来评估自己的外语学习结果,特别打击自己。主要是因为过了一天好像什么都不记得,觉得自己的功夫白费了,自己没有记住单词的天赋等。 其实,肯定有进步,但是用这个方式来评估自己的进步实在愚蠢,属于不准确反馈的那种。你自己完全能够证实这个点。我要你想一想,今天跟谁说过话?想起来了以后,要你记得今天跟这些人对话的过程当中,你遇到过哪些中文单词?怎么样?你能做到吗? 或,你能不能现在列出来20个中文成语,和20个中文歇后语? 我相信你认识并能用的成语和歇后语不只20个,但是让你在没有环境和上下文的前提下,把它们现在都想起来是很难的,甚至做不到的。 既然用自己的母语不可能想起今天遇到过的单词,学外语的时候我们凭什么逻辑来决定把今天学的单词背起来是准确的反馈方式?可以说,这样做的价值极其低,并且大多数时间会破坏我们的学习激情,让我们怀疑自己的进展。 更准确的反馈有几种。首先,你听外语的时候会有一种感觉,就是熟悉或不熟悉。熟悉这种感觉是非常好的反馈信息,它能够告诉你,自己的大脑已经处理过你听的声音,也告诉你听的东西是遇到过的。 如果你听中英对照词组歌来学习英语,你会发现有6个听力的阶段,每一个阶段有它独特的信号。你可以参考第四章来认识听力的6个阶段。 在平时做事的时候,有机会遇到很多准确的反馈。比如看到一个场景时,你突然想到外语的一些说法也是非常好的反馈。这种现象主要反馈的是,你把外语的对话内容在大脑里跟合适的场景挂在一起。 不在这个场景里,想不到这些对话没有什么关系。可是,我们最要的结果是,在任何场景之下,我们不知不觉能直接想起合适的外语单词和说法。这种信息才算是准确、有价值的反馈信息。 能全翻译不是学的好标准 能够把外文翻译成中文,或者反之亦然,是能让你知道,自己把外语已经学到一个相当不错的水平。同时,绝对不要用“能翻译”作为自己进步的唯一个标准。主要原因是,能够翻译的好,是很高的技能,没有到那个水平之前,你的外语可以已经很好。这个背后有两个重要原因。 首先,如果你学外语的方法准确,你应该把外语的单词、词组和短句直接联系到心目中的画面和感觉。这样你才有机会产生外语思维和沟通自如的理想状态(我在第四章里,关于一个盒子两条路的模块儿下,详细谈这个思路)。但是,会有一个问题。当你能够真正用外语思维进行沟通,你完全有能力在沟通时,待在外语的频道上。当你正好在外文频道里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可能连最简单的中文词儿都想不起来,为了把中文想起来,需要先把频道调整回中文才行。可是,调整到中文频道的时候,外文有机会什么都想不起来。 第二个原因是,当中文和外文把世界的现象分成概念的时候,不同概念覆盖的现象范围可以很不一样,因此经常会遇到没有对应翻译词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基本上没有办法直接翻译,需要说故事、说明背后的逻辑、一起寻找合适的沟通含义等。因为这样,用“能翻译”作为标准,很容易让你错误地评估自己的能力。 能够做翻译的人,特别是同声翻译,比一般的人语言能力强很多。首先,一个好的翻译必需要懂并且能运用两个语言的词汇、术语、比喻、专业语等。不只如此,因为一个翻译遇到的人群比一般的人多而宽,他需要懂地语言要比一般的母语者还多。也就是说,一个好的翻译,需要具备比两种母语者具备的知识,语言信息量还多。 更厉害的是,一个翻译须能够同时利用两个不同的语言频道,同时在脑子里运用两个不同语言的声音、词汇、逻辑等。这个难度很高! 因为这个原因,你是否能够翻译,绝对不要作为你学习外语过程中的标准和反馈。当然,可以做为自己最高表现的反馈工具和标准,但是绝对不要用翻译的能力作为评估自己进展的唯一个标准。这个对自己太不公平。 文本来源:佛山英语角-爱德华国际英语 |
【爱德华国际英语官网】【爱德华国际汉语官网】 合作媒体和品牌 |
教育论文 迈斯林移民 EMBA报名网 国际汉语教师协会 期刊网 苏州大学考研 英语夏令营 CAM培训 北大冬令营 北师大留学预科 |
CopyRight © 2011-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 0757-8236064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