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位置 : 首页 > 记者来鸿:神奇浪漫的“国际社会” |
记者来鸿:神奇浪漫的“国际社会” |
发布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4-4-27 阅读:1160 次 |
文本来源:佛山英语培训学校 首选爱德华国际英语
葬在如此甜美的地方“简直能让人爱上死亡”:雪莱生前曾经这样形容罗马的“新教公墓”。青翠碧绿的山坡,长眠着英国著名诗人济慈、雪莱、以及来自许多国家、各行各业的非天主教徒。BBC记者约翰斯顿最近前往一游、感悟这个神奇“国际社会”的浪漫。 1821年深冬,罗马中心,“西班牙阶梯”附近一间小屋中,一位年轻的英国人躺在病床上,死神步步逼近。 朋友回来以后说,这是一个长眠安息的好地方。 这么多年过去了,新教公墓依然景色秀丽。 步入大门,城市间车水马龙的噪音立刻开始减弱。走向深处,空气中弥漫着鸟语、花香。明媚的斜阳透过树梢,洒落在一排排墓碑上。 青翠碧绿的墓地顺着缓坡,一直延伸到一堵有将近2000年历史的城墙边。城墙,曾经是古罗马的防御工事。 ![]() 济慈墓 这所公墓也就是大家现在所说的“非天主教公墓”(或新教公墓、亦曾俗称英国人公墓)。不久前,一个春光灿烂的早上,我去那里散步。 公墓,仿佛沉浸在远古洪荒的宁静中。沿着小径走向一隅,来到济慈墓前。 这里青草丛丛,茂盛的雏菊,仿佛给草地覆盖上洁白的地毯。不过,墓碑上的文字,却揭示着济慈生命中最后一刻深深的痛楚和失意。 当时济慈年仅25岁,世界还没有认识到他的才华;他觉得自己不会留下任何记号。济慈自己提议刻下的碑文说,“这里安息的人,名字用水写成。” 济慈的朋友、同是诗人的雪莱曾经形容罗马的这座公墓是他“一生中见过的最美的地方”。济慈去世没多久,雪莱也安葬在这里。 济慈死后一年,雪莱在意大利以外海上溺水身亡。他的骨灰就安葬在罗马城墙下不远处。 “新教公墓”里的长眠者![]()
穆罕穆德·侯赛因·纳赫蒂:伊朗异见人士
公墓边,耸立着一座高高的瞭望塔废墟。也许,摇摇欲坠的壁垒上,军人的亡灵仍在守护着逝者的家园? 和济慈、雪莱一道,以新教公墓作为最后安息之地的,还有其他数千死者,其中包括诗人、画家、作家、雕塑家;外交家、士兵、游客等等等等。 千百年来,罗马以其悠远流长的历史、令人瞩目的成就、博大精深的信仰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当然了,这些人并不都是天主教徒。曾几何时,非天主教徒斯在罗马,后事令人伤脑筋。他们不能葬在天主教专用领地。 大约300年前,罗马天主教皇克莱芒十一世下令,在圣城城墙根儿建立一座新教公墓。 首批在这里下葬的,是在欧洲各地景点作“盛大旅游”、但却不幸客死罗马的英国游客。 公墓中还埋葬着一些来罗马养病的人。原本以为,地中海宜人的气候可能对健康有益,没成想,台伯河畔,等着他们的还有疟疾、霍乱。 还有另外一些人,在罗马不能算是得到了善终。一座墓地中埋葬着罗马早期交通事故的受害者:那位游客试图躲避翻覆的马车。 另外,这里还安葬着在打猎事故中丧命的人;一棵柏树下,沉睡着伊朗异见者。 ![]() 公墓安息的有些人,他们生命中的最后一刻,可能曾为客死他乡而伤感;但是,也有许多人,可能会选择死在罗马。他们生前可能挚爱这所城市,以此为家,度过幸福的一生,善始善终。 现在,新教公墓成了所有这些人的安息地。美国人、瑞典人、俄国人、爱尔兰人、塞尔维亚人、日本人;新教徒、东正教徒、犹太人、穆斯林、无神论者。 一个如此伟大的“国际社会”。 墓地,也是各色传统与信仰的大荟萃,在这里,你也可以看到,不同的人如何诠释、直面死亡。 有些人简约委婉,墓碑上只有简单的几行字。其中一条碑文这样描述了死者亲人的感情,“有光明,我永将牢记;黑暗中,我不会忘怀。” 但是,也有一些人用更加复杂的方式表述感情。 一座墓碑上,耸立着高大的天使塑像。天使几乎全裸,身高几乎等同真人。 天使的头上,是一对石雕的翅膀。看上去,他仿佛刚刚降临人世。 天使俯视着墓地;蝴蝶在墓碑间、光影中翩翩起舞…… 文本来源:佛山英语培训学校 首选爱德华国际英语 |
【爱德华国际英语官网】【爱德华国际汉语官网】 合作媒体和品牌 |
教育论文 迈斯林移民 EMBA报名网 国际汉语教师协会 期刊网 苏州大学考研 英语夏令营 CAM培训 北大冬令营 北师大留学预科 |
CopyRight © 2011-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 0757-8236064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