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位置 : 首页 > 《敦刻尔克》中有什么脑补过度的字幕翻译? |
《敦刻尔克》中有什么脑补过度的字幕翻译? |
发布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7-9-6 阅读:1224 次 |
文本来源:佛山英语培训学校 爱德华国际英语 When 400,000 men couldn't get home, home came for them. (当40万人注定无法回家,家为他们而来。) 整个影片“诺兰”的风格还是很强烈的,但这次唯一可能影响观众体验的地方就是片里的中文字幕了。 影片中被网友吐槽最多的一处翻译:把“home”翻译成“祖国”。 最典型的一处场景是这样的:指挥敦刻尔克撤退的将军站在码头上看到英国开来的各种营救英国官兵的渔船时,一位军官问他:What do you see? (您看到什么了)他回答:home.(此处被翻译成了“祖国”)。 确实,“祖国”在一定的语境当中可以被比喻成“家”,故而用home;但诺兰的这部《敦刻尔克》里所用到的home,在我看来,跟“祖国”关系不大。而且似乎是一种相反的东西。 整部影片从头到尾没有出现德国兵,也没有鲜血淋漓的战争场面,而是通过紧凑的情节来展现撤退过程中的“求生”:从小哥抬担架争取上船资格、法国大兵在船舱里死活不说出自己的身份、到老头海里捞人、到飞行员在坠海的机舱里奋力砸玻璃…处处都表现着个体的“求生欲”。 可见,诺来并不想表达什么“家国情怀”,而是通过刻画“小人物”在残酷战争中的真实表现来反映 “人性”。就好像一个战争中将死的士兵,想到的肯定是自己的家人,而不是“下个月党费还没交”。。。 这是一部让观众看了会深深反思战争的电影: 为什么会出现战争?不就是国家的概念太清晰,敌我矛盾太尖锐所导致的嘛! “祖国”一词,在我看来就是一种意识形态鲜明的政治概念,就是nation,这是一种nationalism(国家主义);而home是“家”的概念,就好像电影《英国病人》里凯瑟琳遗言中写的一句话:an earth without maps(没有地图边界的一方乐土),这是一种humanitarianism(人道主义)。 把这里的home翻译成“祖国”,直接就扼杀了诺兰费尽心机想表达的人性。一个词,足矣毁掉整个电影的精髓。这种夹带“私货”的方式确实不可取。 后来我了解到,《敦刻尔克》中文字幕的译者叫“贾秀琰”,她早些年的翻译已经毁了多部好莱坞影片,比如《环太平洋》里把机甲的一句“elbow rocket”(火箭助推拳击)翻译成“天马流星拳”,奠定了这位姐姐在中国翻译界“脑补女王”的地位。 不 过,从这个翻译事件中,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得努力学英语了!不然连home翻译成“祖国”的梗都看不出来,怎么跟小伙伴们聊天啊~ 文本来源:佛山英语培训学校 爱德华国际英语 |
【爱德华国际英语官网】【爱德华国际汉语官网】 合作媒体和品牌 |
教育论文 迈斯林移民 EMBA报名网 国际汉语教师协会 期刊网 苏州大学考研 英语夏令营 CAM培训 北大冬令营 北师大留学预科 |
CopyRight © 2011-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 0757-82360648 ![]() |